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新发病例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对于HR+晚期乳腺癌(mBC)患者,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ET)显著改善了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成为一线治疗金标准,然而对于一线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的患者,当前临床还存在未满足的治疗需求。本期《空中课堂》栏目,我们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为我们介绍一线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患者的最优解。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新发病例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对于HR+晚期乳腺癌(mBC)患者,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ET)显著改善了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成为一线治疗金标准,然而对于一线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的患者,当前临床还存在未满足的治疗需求。本期《空中课堂》栏目,我们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为我们介绍一线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患者的最优解。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新发病例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也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瘤种,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19.9%[1]。回顾性分析表明:HR+/HER2-型mBC患者基数最大,占比约为60%[2]。
回顾HR+乳腺癌的发展历程,约五十年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2023年)里,从第一代SERM类药物(他莫昔芬、托瑞米芬)到第二代AI类药物(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再到第三代SERD类药物(氟维司群),HR+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不断更新迭代。mTOR抑制剂、CDK4/6抑制剂、PI3Kα抑制剂不断问世,使得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极大地改善了HR+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随着新型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T-DXd)的横空出世,又使HR+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数据得到了延长[3]。对于HR+晚期乳腺癌来说,自内分泌治疗药物诞生以来,多种靶向治疗药物的推陈出新,正在不断完善这些患者的治疗选择。
克服内分泌耐药,CDK4/6抑制剂成为HR+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金标准
美国Flatiron健康数据库获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数据显示,内分泌药物是HR+/HER2-mBC最常见的选择[4]。但遗憾的是,既往研究数据显示,约30%的患者会出现内分泌原发性耐药,MONARCH 2研究中,研究组原发耐药患者占比24.9%[5],MONARCH Plus研究Cohort B中,研究组原发耐药患者占比34.6%[6]。第六届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会议(ABC6)[7]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8],对于原发性耐药均定义为: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2年内出现复发转移;转移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6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ER表达缺失是内分泌原发耐药的主要机制,会导致初始内分泌治疗失败、疾病快速转移[9-11]。
PALOMA、MONALEESA、MONARCH、DAWNA等系列研究的结果表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一线治疗能给患者带来明显生存获益,中位OS超过5年[12-22]。一项纳入了26项研究的meta分析,包含10347例既往对ET耐药的HR+/HER2-mBC成年女性,结果表明CDK4/6抑制剂+ET可显著改善ET耐药患者PFS,提高ORR和CBR[23]。基于以上多项研究结果,CDK4/6抑制剂+ET成为HR+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金标准,并得到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24-29]。
CDK4/6抑制剂+ET治疗进展后,内分泌是主要的治疗选择,但可及性欠缺
虽然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已经明确,但一线CDK4/6抑制剂+ET进展后的治疗选择,当下国内外指南并无标准统一推荐。汇总MONALEESA-2/7、MONARCH-3、PALOMA-1/2等5项1线接受CDK4/6抑制剂+ET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65%的患者会接受基于ET的治疗,44%的患者会接受化疗,CDK4/6抑制剂跨线再使用患者的比例为38%,mTORi使用的比例为17%[30],这也提示,一线CDK4/6抑制剂+ET进展后,内分泌治疗仍然是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
当前,对于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的治疗策略,多项研究分别就不同方案进行了探索,如BYLieve研究(Alpelisib+ET)[31],CAPItello-291研究(Capivasertib+氟维司群)[32],MAINTAIN研究(换用其他CDK4/6抑制剂)[33],西达本胺+ET[34],依维莫司+ET[35],EMERALD研究(Elacestrant)[36]等,但患者的PFS获益最长在7个月左右。因此,对于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的患者,可根据不同靶点施以精准治疗,但总体可及性和可行性欠缺,还存在着极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后治疗选择有限,化疗是主要的治疗选择,但预后较差
在一线接受基于CDK4/6抑制剂治疗患者中,约20%患者出现快速进展[37],这类患者预后较差,因此,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的人群在临床更受关注,但快速进展目前尚无标准定义。部分研究(OPAL研究)以PFS<12个月定义为快速进展[37],这一定义与ABC6的定义有部分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自2018年1月以来共招募了1895例患者,通过对OPAL研究中937例HR+/HER2-mBC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在一线接受CDK4/6抑制剂治疗的730例患者中,170例患者出现快速进展(PFS<12个月),大部分的快速进展患者为复发性乳腺癌(58.2%),并且在入组时患有至少一种乳腺癌相关合并症(78.8%),内脏及非内脏转移(皮肤、骨骼和/或淋巴结)。一些研究也对CDK4/6抑制剂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探索[38,39],结果显示,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中,CCNE1过表达与CDK4/6抑制剂疗效差相关,RB1缺失也与CDK4/6抑制剂疗效差显著相关。
对于一线CDK4/6抑制剂治疗快速进展的患者,EMERALD研究[36]按CDK4/6抑制剂治疗时间列出的PFS结果表明: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患者在经Elacestrant治疗后,mPFS在数值有改善,但几乎无临床获益。化疗是一线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患者后线的主要治疗选择,据2022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OPAL研究的数据显示,一线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后,74%的患者会选择以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或(白蛋白)紫杉醇+/-贝伐珠单抗为主的化疗方案,但疗效较差,mPFS仅为5.6个月[40]。因此,对于这类患者,临床治疗中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
ADC药物为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人群带来新选择
HR+/HER2-乳腺癌患者中约65%患者为HER2低表达[41],对于这类患者,既往按HR+/HER2-常规方案治疗,缺乏针对HER2低表达的有效药物。T-DXd是新一代ADC药物,由于其存在高药物抗体比、高活性载药和强效抗肿瘤旁观者效应等特征,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显示出了显著抗肿瘤活性[42]。既往,多项早期临床研究探索发现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有望从T-DXd获益。Ⅰb期DS8201-A-J101研究[43]纳入了54例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中位治疗线数7.5线,ORR为37.0%。Ⅱ期DAISY研究[44]共纳入了186例不同HER2表达水平的晚期乳腺癌,其中HER2低表达队列BOR为37.5%。
DESTINY-Breast04(DB04)[45]是首个验证T-DXd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治疗疗效的国际Ⅲ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HR+患者中,T-DXd组的PFS相较于TPC组显著延长4.7个月(10.1 vs 5.4个月,HR 0.51,95%CI:0.40~0.64,P<0.001),OS显著延长6.4个月(23.9 vs 17.5个月,HR 0.64,95%CI:0.48~0.86;P=0.0028),在HR+患者中,既往使用和未使用CDK4/6抑制剂的患者T-DXd组PFS均优于TPC组。所有患者、HR-患者以及各预设亚组患者的获益趋势一致。对于CDK4/6抑制剂耐药患者,使用T-DXd治疗后mPFS也达9.5个月。
基于DB04研究的卓越疗效,2022年8月5日,FDA快速批准T-DXd治疗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适应症[46];2023年7月11日,NMPA批准T-DXd用于治疗既往在转移性疾病阶段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或在辅助化疗期间或完成辅助化疗之后6个月内复发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低表达(IHC1+或IHC2+/1SH-)成人乳腺癌患者[47]。
Trop-2在乳腺癌中存在高表达,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这一比例更高[48]。戈沙妥珠单抗(SG)是首个靶向Trop-2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ADC,TROPiCS-02研究[49]是SG的3期研究,入组患者为内分泌难治、既往接受过CDK4/6抑制剂以及2~4线晚期化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主要终点是PFS,次要终点包括OS等。研究结果显示,SG组mPFS为5.5个月,mOS为14.4个月,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FS和OS。亚组分析显示,在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CDK4/6抑制剂使用≤12个月)的患者中,接受SG治疗的患者mPFS为6个月。
对于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患者应如何选择ADC药物进行治疗?由于DB04研究与TROPiCS-02研究在入组患者特征、治疗药物及获益人群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因此我们不能横向进行比较,但通过对两项研究进行分析也能为我们带来更多启示。对于ER+/HER2-mBC患者的治疗,《ESMO转移性乳腺癌指南》[29]根据患者肿瘤进展状态和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进行了推荐。对于一线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进展后存在内脏危象或既往内分泌治疗PFS短的HER2低表达患者,推荐应用T-DXd进行治疗,HER2 0表达患者推荐应用SG进行治疗。
*两项研究为非头对头比较,请谨慎进行解读
对于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的患者的治疗,DB06研究也进行了探索,该研究入组患者为:HR+,HER2 IHC 1+或IHC 2+/ISH-或IHC>0<1+;既往2线内分泌治疗进展/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一线治疗6个月内进展的不可切除和/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主要终点是HR+/HER2低表达人群的PFS(盲态独立中心评估)。此外,DB06研究还在DB04研究定义人群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HER2低表达的下限。同时,该研究也会对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的患者,应用T-DXd是否能够超越传统化疗的问题做出回答。期待该研究结果的公布能够推动T-DXd在更早线、更广泛人群中的应用。
总结
目前,CDK4/6抑制剂+ET显著改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成为一线治疗金标准。接受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后线治疗选择有限,对于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患者亦是如此,且预后更差。基于DB04研究的结果,T-DXd在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展示出了突破性的生存获益,加之2023 ESMO转移性乳腺癌指南的推荐,使其成为了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另一种治疗选择,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出现,给我们中国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数据支持,推动临床实践,丰富此类患者的治疗选择。
更多精彩课程、PPT下载请扫描二维码,进入《空中课堂》专题
参考文献:
1、https://www.iarc.fr/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2、Wen Si,et al.Medicine(Baltimore).2015 Jul;94(26):e820.
3、Nicholas C Turner.et al.2022 SABCS Abstract GS3-04
4、Jaber Chehayeb R,et al.JAMA Netw Open.2022 Nov 1;5(11):e2244204.PMID:36445704
5、Sledge GW Jr,et al.J Clin Oncol.2017 Sep 1;35(25):2875-2884.
6、Zhang QY,et al.Ther Adv Med Oncol.2020;12:1-14.
7、第六届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会议(ABC6)
8、CACA-CBCS 2022
9、贾岩,等.中国肿瘤临床.2019;46(4):204-207.
10、Rani A,et al.Front Endocrinol.2019;10:245.
11、Fahmida Rasha,et al.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532(2021)111322.
12、Slamon DJ,et al.N Engl J Med.2020 Feb 6;382(6):514-524.
13、Slamon DJ,et al.2022 ESMO BC
14、Johnston S,et al.NPJ Breast Cancer.2019 Jan 17;5:5.
15、Goetz MP,et al.2022 ESMO LBA15.
16、Hortobagyi GN,et al.Ann Oncol.2018 Jul 1;29(7):1541-1547.
17、Hortobagyi GN,et al.N Engl J Med 2022;386(10):942-950.
18、Tripathy D,et al.Clinical Trial Lancet Oncol.2018 Jul;19(7):904-915.
19、Lu YS,et al.Clin Cancer Res 2022;28(5):851-859.
20、Rugo HS,et al.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9 Apr;174(3):719-729.
21、Finn RS,et al.2022 ASCO abstract LBA 1003.
22、Xu B,et al.2022 ESMO LBA16.
23、Zhu WJ,et al.Front Med.2021 Apr;15(2)208-220
2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版)
25、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2年版).
26、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
27、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Breast Cancer(Version 4.2023).
28、Burstein HJ,et al.J Clin Oncol.2021 Dec 1039(35)3959-3977.
29、ESMO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Living Guidelines,v1.1 May 2023
30、Munzone E,et al.ESMO Open.2021 Dec;6(6):100332
31、Rugo HS,et al.Lancet Oncol 2021;22(4):489-498.
32、Turner et al.2022 SABCS GS3-04.
33、Kalinsky K,et al.2022 ASCO abstract LBA 1004.
34、Mo H,et al.Clin Breast Cancer 2022;22(2):143-148.
35、孙涛等.2021 CSCO乳腺癌年会.
36、Bardia A,et al.2022 SABCS.Abstract GS3-01
37、N.Marschne,et al.2022 ESMO 232P.Annals of Oncology(2022)33(suppl_7):S88-S121.
38、Turner NC,et al.J Clin Oncol.2019 May 10;37(14):1169-1178.
39、Li Z,et al.Cancer Cell.2018 Dec 10;34(6):893-905.e8
40、Marschne,et al.2022 ESMO 232P.Annals of Oncology(2022)33(suppl_7):S88-S121.
41、Schettini F,et al.NPJ Breast Cancer.2021.
42、Nakada T,et al.Chem Pharm Bull(Tokyo).2019;67(3):173-185.
43、Modi S et al.J Clin Oncol.2020 Jun 10;38(17):1887-1896
44、Diéas V,et al.2021 SABCS.PD8-02
45、Modi S,et al.N Engl J Med.2022 Jul 7;387(1):9-20.PMID:35665782.
46、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appletter/2022/761139Orig1s024ltr.pdf
47、https://www.astrazeneca.com.cn/zh/media/press-releases/2023/07-12-01.html
48、Shvartsur A and Bonavida B.Genes and Cancer.2015;6:84-105;2.Zhao W,et al.Oncol
49、Rugo HS,et al.J Clin Oncol.2022 Oct 10;40(29):3365-3376.PMID:36027558.
杨谨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乳腺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乳腺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合心脏专委会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侯任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