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仁心无国界丨林岩松教授美国MGH访学: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观点抢先看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5/6 11:59:54  浏览量:25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林岩松教授在UC戴维斯医学中心访学期间,前往美国麻省总医院(MGH)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学,旨在加强双方在甲状腺癌治疗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此次访学中,林教授与MGH甲状腺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肿瘤瞭望》在参访过程中特别采访了林岩松教授与MGH头颈部肿瘤医学主任Lori Wirth教授。

2025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林岩松教授在UC戴维斯医学中心访学期间,前往美国麻省总医院(MGH)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学,旨在加强双方在甲状腺癌治疗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此次访学中,林教授与MGH甲状腺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肿瘤瞭望》在参访过程中特别采访了林岩松教授与MGH头颈部肿瘤医学主任Lori Wirth教授。
 
在此次访谈中,两位专家立足于中美两国就晚期甲状腺癌的现状、诊疗模式及规范,患者管理等方面交换了观点,同时,对《2024年美国甲状腺癌协会(ATA)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中靶向治疗部分的更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展望了靶向治疗单药及靶向免疫联合方案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TC)的应用前景和探索方向。此次参访为中美两国在甲状腺癌治疗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也将为两国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诊疗带来新的思考。以下为林教授观点抢先看,更多外方观点及详细讨论内容,将在下期栏目中特别呈现,敬请期待。
 
林岩松教授与Lori Wirth教授

01
肿瘤瞭望:请简要分享当前中国在晚期甲状腺癌诊疗及患者管理方面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林岩松教授:中国甲状腺癌的疾病负担较重,发病率较高,中国每年新增甲状腺癌病例数占全球新增病例数的一半以上,五年生存率(OS)不足93%,与美国超过98%的5年OS率相比仍有差距[1,2]。这一差距凸显了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中国多个学协会发布了多项指南和共识,对甲状腺癌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仍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多学科团队协作不足(尤其是偏远地区)等挑战,中国甲状腺疾病领域专家仍需为之努力,以提升整体治疗水平。
 
02
肿瘤瞭望:请您谈谈中国在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是怎样的?会如何决策后续治疗方案?

林岩松教授:在中国,核医学科专家是甲状腺癌患者放射性碘(RAI)治疗的决策者,同时也负责识别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RAIR-DTC是中国晚期甲状腺癌的主要患者群体,其治疗的复杂性要求多学科团队(MDT)的紧密协作;在MDT的模式下,对于局部复发的RAIR-DTC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而对于广泛转移的RR-DTC患者,则以靶向治疗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主,进行系统治疗。
 
03
肿瘤瞭望:请您谈谈中国在指南或规范上对于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临床应用国内外指南对中国临床实践的影响?

林岩松教授:2020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仑伐替尼(DTC适应症)上市,并陆续批准了RET抑制剂等靶向药物,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然而由于药物可及性等原因,目前中美的治疗存在差异;例如卡博替尼是美国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3],但在中国尚未获批,导致中国在二线治疗方面缺乏统一标准,更多依赖于个体化的临床实践。为规范临床实践,中国多个学协会积极制定了多项指南和共识,为RAIR-DTC、ATC和髓样甲状腺癌(MTC)等提供了详细诊疗建议,推动了中国晚期甲状腺癌治疗的规范化。
 
2024年6月,中国专家撰写并发布了《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诊治管理指南(2024版)》[4],其中与《2024年美国甲状腺癌协会(ATA)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中许多观点不谋而合,我们高度关注并期待新版ATA指南的正式发布。
 
04
肿瘤瞭望: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多靶点TKI已经成为RAIR-DTC的标准治疗方案,并获得多部国内外指南一线推荐。请您谈谈仑伐替尼在中国RAIR-DTC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

林岩松教授:在中国,基于SELECT研究[5]、308研究[6]以及仑伐替尼的事后分析数据提示,仑伐替尼在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65岁以上患者的总生存期(OS)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7]。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巩固了仑伐替尼在中国指南中的优先推荐地位,使其成为RAIR-DTC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中国已有多款靶向药物获批,如RET抑制剂,但由于突变率较低、价格等因素,仑伐替尼仍是临床实践中的首选。
 
05
肿瘤瞭望:国内外指南都强调,对于晚期或难治性甲状腺癌,建议积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比如靶免联合方案。请您谈谈靶免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及临床获益。

林岩松教授:靶免联合治疗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趋势和选择。TKI单药虽然在RAIR-DTC中取得了良好疗效,耐药的发生不可避免。但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通过抑制VEGFR通路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可与免疫治疗发挥协同作用,在已有临床研究中,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治疗在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的ORR超过50%,在甲状腺低分化癌的ORR超过70%,靶向免疫联合治疗的初步结果令人惊喜[8]。在中国,靶免联合方案也会作为二线治疗的一种选择。
 
结束语
 
在本次中美甲状腺癌治疗领域的深度交流中,林岩松教授分享了中国专家在甲状腺癌规范化管理的治疗经验与进展。下一期Lori Wirth教授将与林教授一起就中美两国在甲状腺癌精准治疗、靶向药物应用及多学科协作等方面的前沿理念进行深度交流,相信这些观点将为两国晚期甲状腺癌诊疗带来更多思路,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敬请锁定《仁心无国界》栏目,期待更多精彩内容,让仁心跨越国界,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参考文献
 
[1]Zeng H,Zheng R,Sun K,et al.Cancer survival statistics in China 2019-2021:a multicenter,population-based study.J Natl Cancer Cent.2024;4(3):203-213.Published 2024 Jun 22.doi:10.1016/j.jncc.2024.06.005
 
[2]Miller KD,Nogueira L,Devasia T,et al.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2022.CA Cancer J Clin.2022;72(5):409-436.doi:10.3322/caac.21731
 
[3]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NCCN Guidelines®)Thyroid Carcinoma Version 5.2024.Available at[2025.03.08]: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thyroid.pdf
 
[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核医学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等.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管理指南(2024版)[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4,44(6):359-372.DOI:10.3760/cma.j.cn321828-20240125-00034.
 
[5]Schlumberger M,Tahara M,Wirth LJ,et al.Lenvatinib versus placebo in radioiodine-refractory thyroid cancer.N Engl J Med.2015;372(7):621-630.doi:10.1056/NEJMoa1406470
 
[6]Zheng X,Xu Z,Ji Q,et al.A Randomized,Phase III Study of Lenvatini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adio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Clin Cancer Res.2021;27(20):5502-5509.doi:10.1158/1078-0432.CCR-21-0761
 
[7]Brose MS,Worden FP,Newbold KL,Guo M,Hurria A.Effect of Age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nvatinib in Radio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the Phase III SELECT Trial.J Clin Oncol.2017;35(23):2692-2699.doi:10.1200/JCO.2016.71.6472
 
[8]Dierks C,Seufert J,et al.2022 ESMO 1646MO-Phase II ATLEP trial:Final results for lenvatinib/pembrolizumab in metastasized anaplastic and 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Annals of Oncology(2022)33(suppl_7):S750-S757.10.1016/annonc/annonc1077.
 
注:本文根据英文采访编译整理,采访原视频下期呈现,敬请期待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甲状腺癌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