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江苏省抗癌协会、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同举办的2022年中华肿瘤大会于7月15至17日顺利召开。大会邀请了14位院士、1位诺奖得主以及数百位国际、国内各领域肿瘤学界名家和全国同仁齐聚论道,聚焦肿瘤学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搭建了推广肿瘤综合诊治规范化模式的交流平台。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俊院长,请他就会议亮点及当前我国科研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介绍。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江苏省抗癌协会、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同举办的2022年中华肿瘤大会于7月15至17日顺利召开。大会邀请了14位院士、1位诺奖得主以及数百位国际、国内各领域肿瘤学界名家和全国同仁齐聚论道,聚焦肿瘤学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搭建了推广肿瘤综合诊治规范化模式的交流平台。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俊院长,请他就会议亮点及当前我国科研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介绍。
01
肿瘤瞭望:首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此次大会的亮点内容有哪些。此外,您认为中国临床研究当前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
赵俊院长:肿瘤是影响居民健康的常见恶性疾病,一些瘤种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同时,肿瘤治疗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应对这种疾病引起高度重视。2022年中华肿瘤大会于南京顺利召开,本届大会除了设置主会场之外,还设立了肿瘤临床新药研究专场、结直肠癌学组专场等23个分会场。主会场根据当前肿瘤领域研究趋势、重大进展邀请到了各专业领域重量级专家(国内外院士、知名专家等)做现场报告。23个分会场覆盖面广(包括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等),涉及病种较多,系统的对肿瘤领域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研究的开展和临床诊疗带来启发。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约占整体住院患者的一半,且与其他疾病相比,恶性肿瘤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并增加经济负担。因此,积极开展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肿瘤的基础研究和诊疗工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整体来看,我国的肿瘤诊治规范所采用的治疗方案、药物以及所引用的循证医学证据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外,而我国自主创新能够改变指南的临床试验以及原研药物较少。恶性肿瘤5年平均生存率在我国目前仅为40%左右,而国际发达国家达到了70%。研究者资质、能力水平是我国临床研究工作的短板,治疗安全、伦理和风险的把控是开展临床试验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们已在以上这些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今后还应集中优质资源,对优势学科、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进行重点支持和保障,努力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切实提高研究创新水平,制定出适合中国肿瘤临床诊疗实际的指南标准,从而满足恶性肿瘤临床诊治需求;在规范化诊疗方面,对相关诊疗指南进行推广,以促进其落地和实施。
临床工作中,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是恶性肿瘤诊疗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应积极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在真实世界或RCT(随机对照)研究等科研创新瓶颈的破局方面,我们已经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建立了合作,采用多种方式培养研究型医生和临床科学家。但是仍有平台的搭建、创新机制的建立以及多学科协作、医学与生物工程、电子材料与人工智能(AI)、跨学科领域糅合等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去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型病房的建设及数据安全都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要求构建,以保证临床研究安全、有序的开展。
02
肿瘤瞭望:请您谈谈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
赵俊院长:我国在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和教育,原创性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学科间的交流合作程度也需进一步提高。专门机构所设立的临床试验资金项目也较少,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学科、研究型病房的建设亟需推进,创新临床试验政策氛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提供等仍需加强。
03
肿瘤瞭望:请您分享一下您所在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医疗创新方面的经验。
赵俊院长:医疗-教学-科研(医教研)和公益服务是医院的重点工作,因此,医学创新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江苏省人民医院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在品牌学科、杰出人才、创新成果、优势技术、品质教育、支撑平台、优质服务、优效管理、和谐文化、区域影响等方面下功夫,已经形成科技创新-应用转化-产品化产业化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批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临床技术和科研的突破,同时,医院也鼓励研究成果向临床进行应用转化,如多基因检测平台的建立为患者制定精准治疗策略,同位素标记及创新药物研发等提高了恶性肿瘤的治愈率。此外,人才引进和培养是推动创新的基石,对其给予奖励支持也会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赵俊教授
博士,二级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委
江苏省政协常委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学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临床试验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创新联盟联合发起人
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医学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临床试验与临床药理、医学伦理与医学社会学等相关研究、临床、教学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