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作为注定载入史册的不平凡一年,2022年经历了疫情的封控与全面解封,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激烈“抗争”的同时,乳腺癌患者也在与肿瘤进行“搏斗”。HER2+乳腺癌侵袭性强、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抗HER2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复发并延长生存期。《肿瘤瞭望》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总结2022年HER2+早期乳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
《肿瘤瞭望》:SABCS 2022大会上报道了PEONY研究的5年生存数据,您认为相较于NeoSphere、TRYPHAENA等经典新辅助靶向治疗研究,如何评价PEONY研究的生存结果?
王殊教授:PEONY研究由中国学者牵头,以亚洲人群曲帕双靶治疗为基石,针对HER2+乳腺癌患者进行探索,研究特色为从新辅助到辅助治疗阶段曲帕双靶的延续应用。最终数据想解决两个疑问,其一为新辅助治疗阶段曲帕双靶治疗对比单靶治疗是否有pCR率的提升?PEONY研究设计与NeoSphere研究一致,研究结局也类似,两研究均有pCR率的提升。其二为患者生存获益情况。NeoSphere研究中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后续使用单靶治疗,而PEONY研究的辅助阶段都使用曲帕双靶进行治疗,从研究设计角度来说更为合理。
△PEONY试验设计
由APHINITY研究我们得知,应用曲帕双靶进行辅助治疗,可使更多高危患者疾病复发风险下降。而PEONY研究入组的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分期偏晚,从临床试验设计角度考虑是想让更多患者有pCR率的提高,进而有更长的生存获益。但相关文章还未正式发表,我们也期待PEONY研究亚组分析中pCR患者和未达pCR患者生存获益的具体数据。对于新辅助治疗达到pCR的患者,后续是否必须使用双靶治疗,既往META分析进行了探索,相关结果与PENOY研究数据基本一致,我们也期待从亚组分析中获得更多详细信息。
《肿瘤瞭望》:小分子TKI的NeoALTTO研究虽有pCR率大幅提升,但并未转化成生存获益;国内PHEDRA研究pCR率较好,但尚未报道生存结果。此外,ADC药物也开始探索新辅助治疗的应用。您如何看待这些新型抗HER2新辅助治疗的应用前景?
王殊教授:TKI联合治疗与双靶联合治疗均备受期待,并且在新辅助治疗阶段都提升了患者的pCR率。无论应用大分子抗体还是小分子TKI类药物,毫无疑问,双靶联合治疗疗效要优于单靶治疗,并且在多项研究中均得到了验证。但这种良好的治疗效果想要最终转化为临床实践,仍需长期生存数据的支持。
NeoALTTO研究数据显示,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可以显著提高pCR率(51.3%vs 29.5%,P=0.0001),达到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随访3.77年后,两治疗组之间的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OS)无差异。个人认为,NeoALTTO研究并非得到彻头彻尾的阴性结果。如果仅从具体数据看,其P<0.05,双靶治疗存在绝对获益。但由于试验设计导致P值被分配,最终没有获得小于预设值的数据,因而无法获得药监部门认可。但临床试验就应该根据试验设计得出最后数据及结论,在后续相关TKI试验设计中我们也会吸取教训,不应设置多个亚组消耗P值。此外,也可以入组更多的高危人群,这样的精准治疗也可能让TKI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PHEDRA研究在新辅助治疗阶段获得了pCR提升,我们也期待该研究的最终结果。经过NeoALTTO研究的失败,后续临床试验设计上是否会有改变,能否在辅助治疗阶段使高危人群获益,我们拭目以待。如果该研究取得成功,早期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强化治疗就会有更多选择。
ADC类药物近年来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尤其在HER2+乳腺癌)大放异彩,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二线、三线及后线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目前晚期一线治疗、新辅助及辅助阶段对高危人群进行强化治疗的研究也在进行中。但最终能否获得阳性结果,还要等待后续的研究数据。值得重点指出的是,临床治疗药物不仅要有良好的研究数据,也需要有可控安全性,希望ADC类药物相关临床研究能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给予我们肯定的回答。
《肿瘤瞭望》:近年来,越来越强调通过强化辅助治疗降低高危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目前主要有哪些强化辅助治疗模式?您如何看待ADC药物加入强化辅助治疗?
王殊教授:KATHERINE研究针对新辅助治疗后non-pCR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用T-DM1进行强化辅助治疗,取得了3年iDFS为11.3%的绝对获益,这也是令人惊艳的数据。KATHERINE研究之所以取得阳性结果,一方面归因于T-DM1药物本身的治疗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KATHERINE研究挑选出了高危人群,不仅考虑到患者的解剖学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状态,同时也考虑到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ADC药物与其他靶向药物不同治疗机制的切换,最终取得良好结果。未来强化辅助治疗是否会出现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还需要等待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结果的公布。
《肿瘤瞭望》:在HER2+早期乳腺癌领域,又有哪些“降阶梯”治疗理念或模式呢?
王殊教授:HER2+乳腺癌的降阶梯治疗主要在解剖学分期较早患者中进行,如肿块较小和淋巴结阴性的患者。APT研究及ATEMPT研究表明,降阶治疗患者的整体生存较好。如果对两项研究进行PAM 50或Oncotype DX复发风险评分,会发现虽然入组患者的解剖学分期较早,但部分人群预后较差,其实“好班也有差生”,对于这部分解剖学分期较早的患者,我们也要争取让其有最大获益。所以降阶治疗在传统意义上考量解剖学分期,未来可能会更多考虑分子层面的因素。
其实新辅助治疗也是很好的平台,例如WSG-ADAPT-HER2+/HR-研究在异质性较低、解剖学分期较早的患者中进行,一组仅用曲帕双靶的无化疗方案,而另一组为曲帕双靶联合紫杉类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曲帕双靶治疗组pCR率达34.4%,而曲帕双靶治疗联合紫杉醇组pCR率达到了90.5%,远高于双靶治疗组。在WSG-ADAPT-HER2+/HR-研究中,曲帕双靶治疗组后续多例患者进行了辅助强化治疗。因此,根据目前的数据我们不能明确哪些晚期患者可以免化疗达到pCR,且后续是否能有更好的生存。以上研究为降阶治疗提供了依据,但这些数据仍为相对小样本的探索性研究,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数据积累,从而为今后的治疗带来更多提示。
王殊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医学博士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2006年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访问学者
2007年美国UMASS肿瘤中心博士后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执行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G)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ANNALS OF ONCOLOGY》中文版乳腺专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