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抗癌协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于2021年11月05-07日在广州举行。该会议代表国内肝癌专科学术会议的最高水平,已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本次大会旨在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总结和交流在肝癌诊疗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我们特邀本届大会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为我们介绍大会前沿热点。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抗癌协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于2021年11月05-07日在广州举行。该会议代表国内肝癌专科学术会议的最高水平,已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本次大会旨在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总结和交流在肝癌诊疗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我们特邀本届大会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为我们介绍大会前沿热点。
首先,肝癌的早诊早治非常重要,是全面提高我国肝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肝癌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患者的预后较好,不仅能使患者实现根治,而且可能降低患者治疗的费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80%的初诊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而此时则需要采用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联合治疗方式,不仅肝癌的疗效会大打折扣,而且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因此,肝癌的早诊早治是我们本次会议的热点,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会议的第二大热点是肝癌的多学科治疗。目前,肝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我国肝胆外科治疗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过,外科治疗的疗效也存在平台期,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则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辅助。近年来,我国的确在肝动脉灌注化疗以及免疫、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极大地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疗效。
肝癌多学科治疗的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转化治疗,中国大部分肝癌患者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随着近年来肝动脉灌注化疗以及药物治疗疗效的提高,使得很多肝癌患者能够达到转化治疗的目的,即把原来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能够手术切除的肝癌,使晚期肝癌患者从不能够根治转化为可以根治,这将极大提高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另一方面是肝癌的围手术期治疗,即术前和术后的辅助治疗,近期也涌现出较大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和肝动脉灌注化疗的应用,这两种新辅助治疗手段的应用将极大提升我国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疗效,减少复发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专家简介
陈敏山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
肝癌单病种 首席专家
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 所长
我院首批达芬奇手术操作资格(2016.9)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 前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名誉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首届“中山大学名医”
首届十大“广东好医生”
香港中文大学求佳外科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