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彭柔君教授 中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肿瘤瞭望》:第三代唑磷酸盐安全性的问题,我们在临床研究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彭教授:这个研究主要是针对唑磷酸盐长期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从我们的临床结果来看,我们以2年为一个界限进行分组,在指南里面推荐也是2年的治疗时间,现在在临床上的确是有一部分患者超过2年,那么超过2年它的安全性会不会增加?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并没有很明显的显示增加,例如下颌骨坏死的不良作用,2年内在对照组发生率是124例里面有2例,超过2年时间的病人有3例,但是这3例患者发生的时间点是在刚刚超过2年的时间点,所以我们从观察来看,它的不良反应并没有很明显的增加,而且像下颌骨坏死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从我们分析的结果来看,主要是在老年患者,特别是原来口腔条件不好的患者,所以用药的过程中我们更细致的观察和预处理,其实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现在观察它从用药到发生SAI的过程时间还是增加了,而且SAI的发生率是降低了,因为可能是因为我们观察的例数的原因,没有达到统计学的差异,但是还是可以看得出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我们再观察一段时间,有更多的例数纳入到观察分析中,还是能够看出差异的。
《肿瘤瞭望》:双磷酸盐是治疗骨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开发到了第三代即唑来膦酸,请问第三代双磷酸盐较一代和二代药物相比有什么优势?有无有力的循证证据或指南推荐?
彭教授:主要是用药方面的方便性,因为第一第二代药物一次注射时间比较长,第三代药物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另外还有肾脏方面的安全性,第三代的药物还是要比前面几代的药物安全很多,尤其是对肾功能保护方面。
《肿瘤瞭望》:作为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中国身影,请您向国内众多在一线和实验室辛勤奋斗、为医学事业和患者利益奉献青春的学者们谈谈您的感想。
彭教授:我自己是临床医生出身,后来在国外参加了一些临床科研的培训,国外给我特别深的印象是他们出去开会都是讲自己的数据,目前中国的临床研究和试验数据也一直在做,也一直在进步,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到国际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数据和好的结果,或推广我们的经验,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做的一件事情。